網劇VS電視劇 到底是誰的黃金時代?

时间:2025-11-02 17:52:53 来源:清蒸翅子網 作者:房產
  導讀:從五毛特效,粗製濫造的網絡段子,到超越屏幕,炙手可熱的影視界“最好的生意”,網劇產業的崛起,隻用了短短兩三年。那麽,網劇到底是否已趕超電視劇,網劇和電視劇之間,到底是怎樣的競合關係?本文來稍作分析。

  近年來,隨著《河神》《法醫秦明》《鬼吹燈》《太子妃升職記》《餘罪》《最好的我們》等大製作網劇頻頻進入大眾視野,並開始不斷獲得廣泛認可,我們可以切實地感受到,網劇不僅越來越熱,而且正日漸主流化。


  數據顯示2016年全平台的付費用戶已高達7500萬,而這個數字在2017年的9月中旬已經突破了一個億。

  在這些付費用戶中,有超過50%的人是為了網劇才購買的會員。而據預估,2017網劇整體版權交易規模將超過純電視劇市場的規模。

  網劇獨有的優勢及整體水平的提升,以及專業人士的加入,讓很多人喊出“網劇已進入黃金時代”的熱切呼喚。

  從五毛特效,粗製濫造的網絡段子,到超越屏幕,炙手可熱的影視界“最好的生意”,網劇產業的崛起,隻用了短短兩三年。那麽,網劇到底是否已趕超電視劇,網劇和電視劇之間,到底是怎樣的競合關係?本文來稍作分析。

  電視劇遇拐點,大劇屢成炮灰

  網劇開年碾壓電視劇的苗頭,其實從年初就已經有所顯現。春節過後,各大衛視打起擂台戰,五部電視劇上映霸屏。

  但是,今年電視劇收視率下滑明顯,除《孤芳不自賞》達到1.7%外,其餘作品的收視率都在1%以下徘徊。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網劇市場全麵爆發。衛視收視率排名第二的《三生三世十裏桃花》(簡稱《三生三世》)在視頻網站上映8日,全網播放量突破35億。

  有業內人士認為,受“一劇兩星”政策影響,在互聯網大潮下,網劇的黃金時代將提前到來。

  對此,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指出,“往年電視劇冠軍的收視率大約在2%-4%左右,排行榜前五名應該都能達到1%。今年電視劇收視率簡直慘不忍睹,排行榜TOP10中半數不及0.6%。”

  這一情況,一直到2017年中,依舊沒有改觀。”新劇觀察"劇本醫生團隊選出2017上半年國產劇最具代表性的幾部“炮灰”大劇,這些劇的共同特點都是有陣容強大的卡司、播出前被製片方寄予厚望。

  但是市場的風向變得太快,而一部大的電視劇籌備到播出,少則2年多則4年。跟在觀眾審美的屁股後麵,就鐵定死!

  1.《軒轅劍之漢之雲》 收視:跌破0.4

  2.《上古情歌》收視:跌破0.4

  3.《思美人》收視:高開低走,收視跌破0.5

  4.《深夜食堂》收視:跌破0.3

  5.《青雲誌2》收視:跌破0.2

  6.《秦時麗人明月心》收視:在0.4—0.6徘徊

  7.《大唐榮耀2》收視:跌破0.2

  8.《求婚大作戰》收視:跌破0.3

  9.《新俠客行》收視:跌破0.5(CSM52,4+)

  網劇趕超電視劇,有哪些現實優勢

  1、從題材類型和製作口碑兩方麵定點突圍

  在口味飛速迭代的當下,對用戶需求的洞察才是影視劇的核心競爭力。

  從題材類型看,傳統電視劇主要以諜戰、家庭和古裝為主;網劇的題材可以無限拓寬,如玄幻劇、穿越劇、犯罪心理劇、校園劇等,緊跟大眾尤其是90後的內容口味。

  從製作口碑看,很多視頻網站,與正午陽光等傳統大牌電視劇製作公司緊密合作,帶來《如果蝸牛有愛情》、《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等叫好又叫座的網劇產品。

  與傳統電視台不同,視頻平台正在建構一種正向循環,定點突圍,打造“平台”、“用戶”、“內容”三贏格局。

  2、付費視頻用戶高速增長支撐網劇精品化

  未來三到五年,拉動和支撐中國娛樂產業高速增長的引擎隻有一個,就是付費視頻用戶的高速增長。

  這個時期中國娛樂產業雖然會有很多商業機會,但最大最主流、最成氣候的商業機會也隻有一個,那就是用電影的商業模式做精品網劇。

  能與這一波機會在規模、速率、持續性和影響力方麵相媲美的隻有過去10年的中國電影市場。

  精品劇站在風口上,相關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也證明了這一點。

  炮製了《三生三世》、《孤芳不自賞》、《射雕英雄傳》等爆款作品的華策影視披露2016年業績時稱,2016年,公司預計實現淨利潤4.75億元-5.71億元,同期增長0%-20%。

  3、限薪令對網劇的影響遠遠小於電視劇

  傳統電視劇對於明星的追捧,造成了明星片酬居高不下。這也最終導致了“限薪令”的公布,《關於電視劇網絡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明確,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於總片酬的30%。

  不過業內人人士也表示了在實際執行中困難重重,但是至少釋放了降低明星片酬的信號。

  “限薪令”的出台對於熱衷追逐明星的傳統電視劇來說,可能會受製於”限薪令“的高壓,降低對大牌明星的使用率,讓傳統電視劇製作趨於健康發展;但對於原本就不依仗大明星的網絡劇來說,”限薪令“並不會對他們的製作產生較大的影響。

  2017網劇整體版權交易規模將超電視劇

  通過數據梳理,我們發現,2017年整個版權市場正在產生拐點,也就是在互聯網平台上播的劇,不管是電視台播出還是沒播出的電視劇,網劇整體版權交易規模將超過純電視劇市場的規模。

  付費用戶方麵,2016年收入已經突破了100億,人群在6000萬左右。這個數據會高速增長,2017年年底付費用戶人數超過1個億,到2020年會超過2個億。

  視頻網站為什麽要發展付費用戶?付費用戶符合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成立,因為廣告的ARPU值非常低,2016年整個網絡視頻用戶是6.8億,但整個廣告視頻廣告收入大概是350多億,人均ARPU值約為50多元。

  2016年付費收入是100億,ARPU值約為150元。這就決定了商業模式就互聯網而言應該往哪個方向走。

  2017年,頭部電視劇的價格增長了200%,但網劇、自製劇的成本卻增長了230%。這是一個現實,網劇的大投入、大製作也越來越多了。雖然,目前來看,品質、商業影響等等都能夠結合在一起的產品相對於價格而言增長的太慢了。

  如果靜態增速最頂尖的劇以40%(計算),那麽預計單集2020年會達到6000萬,相當於1000萬美金。中國的網劇市場已經在對標美劇市場。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是一個內容的黃金時代,對於電視劇和網絡劇的最終評價者還是電視端和網絡端的每一個個體,忽視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最終也終將被人民所遺棄。

(责任编辑:財經)

推荐内容